1. 视频不短……
2. 不如上面那个 The Complex Problems with Mental Illness in Fiction 值得一看。这个谈的是“有精神问题元素的游戏”,主题对象是“游戏”。感觉他老生常谈了,很多观点在站内已经谈过了不少,相比之下他也不显得特别深刻与独到。
3. 有专业背景和临床经验的人过来搞游戏分析,视角就是不一样……
4. 内容编排逻辑混乱。Gris被他用来与Amnesia做对比,Hellblade被他用来与FarCry3做类比……Life is Strange和Edith Finch被他用在奇怪的点上做示例……也不是无法理解他这么做的原因:虽然在做的是游戏分析,但他的立场首先是临床工作者,然后是学者,然后是玩家,然后是主播,最后才是分析员。——立场的颠错,使得这期视频的内容怎样看就怎样乱。
The Complex Problems with Mental Illness in Fiction 观后感
1. 视频好长……
2. 话题确实让人不太好受,观前注意。
3. 他的话题覆盖做得超全面的。谈起“文艺创作与精神病”时我能想得到的值得注意的问题,他竟然全部都讨论到了,段落结构编排也很有逻辑。很了不起。
4. 有精神卫生专业背景和临床经验的人过来搞文艺分析,视角就是不一样。
5. 西方视角和东方很不一样啊,他竟然完全没提及《人间失格》和私小说的影响,而他提到的几本小说我竟然全都没听说过。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了。
On Writing: Mental Illness in Video Games 观后感
1. 视频不短……
2. 不如上面那个 The Complex Problems with Mental Illness in Fiction 值得一看。这个谈的是“有精神问题元素的游戏”,主题对象是“游戏”。感觉他老生常谈了,很多观点在站内已经谈过了不少,相比之下他也不显得特别深刻与独到。
3. 有专业背景和临床经验的人过来搞游戏分析,视角就是不一样……
4. 内容编排逻辑混乱。Gris被他用来与Amnesia做对比,Hellblade被他用来与FarCry3做类比……Life is Strange和Edith Finch被他用在奇怪的点上做示例……也不是无法理解他这么做的原因:虽然在做的是游戏分析,但他的立场首先是临床工作者,然后是学者,然后是玩家,然后是主播,最后才是分析员。——立场的颠错,使得这期视频的内容怎样看就怎样乱。
总体上,
这位主播很重视电子游戏的精神卫生医疗功用,很重视游戏玩家的agency(自觉能动性/代理权)。在他看来,“代理权”是电子游戏相对其他故事媒介(小说、电影、漫画等)而言的主要的优越之处——优越二字在他那儿需要加粗。我……不同意他的观点。就暂时允许我个人不同意他对电子游戏的这种“抬举”吧。
@方程:多为我自己展开说几句吧,“不同意”这种偏激的言论似乎可能应该会引战。多说几句无害,具体以后有机会再谈。我的对他在第二个视频中的观点的“不同意”,分三个不同的点:
1. 我不认为游戏玩家的参与总是比小说、电影、漫画读者的更主动。读小说的人不见得比玩游戏的人懒惰,从文字中得出意义的过程要求积极思考,理解电影也不见得比理解小说轻松,抽象信息只能通过镜头语言来表达,电影的表达往往比小说更隐晦一些,要读懂也就更难一些。玩游戏的人是主动在改变故事,但读小说和看电影的人也不是在被动地接收故事。
2. 谈论Edith Finch和瑞秋福斯特的时候,他过于在意特定群体——他过于关注“交互剧集/步行模拟类游戏的玩家”与“情绪易感、自杀高危人群”这俩群体的交集了。对两部游戏的担忧、批评、顾虑都是针对特定人群提出的。这种分析视角对作品和作者来讲都很不公平。针对普遍受众,我们并不确定Outlast、瑞秋福斯特、FarCry3是否有着人们想当然的那些“社会心理学的负面影响”。在上面第一个视频里,他自己也批评了第二个视频中的这种过分偏袒。
3. 过分强调电子游戏的医疗功用与教育功用,也是一种功利化。我个人倾向视游戏为一种娱乐形式,与小说、电影一样,满足我的审美需要才是大事。所以我天生反感一切试图——使游戏“严肃化”、“功用化”从而给游戏“贴金”——的做法。为什么好玩与美丽的东西一定要对人类有用、有价值才够资格被人认为是“更有价值”的呢?那只是学者的傲慢而已。我个人很反感那种思潮。个人价值观问题,没法治。